「我一直以為跳舞應該是痛苦的,直到接觸瑜伽後,我重新記起,原來我一開始是因為快樂才跳舞的。」

 

Dora,33 歲,曾受過嚴謹的芭蕾舞訓練,如今是一位結合瑜伽、頌缽與芭蕾的療癒者。

從小在「站直、抬頭、挺胸」的世界裡長大,她習慣用力控制自己的身體,也曾以為練習就該是痛苦的。

但當她在 2020 年第一次踏進瑜伽教室,一切都改變了。「那種舒服的感覺太驚人了。」她說:「我一上完第一堂課就決定報名師資課程,因為我想把這樣的感覺分享出去。」

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身體語言,不是用意志去要求身體服從,而是開始學習傾聽、陪伴自己的身體。

 

「身體是寶藏,透過瑜伽慢慢挖掘這座寶藏」

 

在芭蕾訓練中,Dora 熟悉的是控制與秩序。每個動作都有既定的標準,每次排練都追求一致與精準。

她回憶說:「那是一種用強迫去達成的過程。即便身體痛苦,也會逼自己撐下去。」

但瑜伽不一樣,透過瑜伽練習發現身體像是未被發掘的藏寶圖。

每一次練習都讓她挖到不同的寶藏,在身心的探索中都更靠近自己一點。

她開始學習放鬆,開始觀察身體而非控制它。
 

「芭蕾讓我學會控制,瑜伽讓我學會溫柔,頌缽讓我開始練習放手。」
她說:「這些練習像是身體的不同語言,每一種都讓我看見不一樣的自己。」

「教學不是控制,而是陪大家一起玩」

 

剛開始教課的時候,Dora 形容自己像個教官:「我會希望每堂課照我設計的節奏走,只要沒做到預期的就會焦慮。」

這份「完美主義」的習性,其實來自她過去在芭蕾中深植的訓練邏輯。

讓她習慣身體要用強迫、痛苦的狀態去塑造,而不是放鬆柔軟的。

直到她開始接觸頌缽與身心療癒的練習,她開始練習「放下控制」,讓課程自然發展,甚至允許一點混亂和未知存在。

她才意識到,當大家在「玩」這堂課時,自己的課堂變得有笑聲、更自由。

當老師鬆下來,學生就會跟著鬆,整個氛圍會變得輕盈又真實。

 

「當老師變柔軟了,學生才能真的放鬆。」

 

「我最專心的時候,是在打掃」

 

問起 Dora 一天中最喜歡的片刻,不是練習瑜伽、不是煮咖啡,而是「打掃」。

她笑說:「打掃的時候,我不需要想別的事,只要專心把地掃乾淨就好。

這種『有個結束點』的事,會讓我很有安全感,也很在當下。」

媽媽常常打電話來問她在做什麼,她總是回:「我在打掃。」

而這份看似瑣碎的日常,卻是她安頓自己最重要的練習。

 

「用呼吸焦慮共處」

 

作為一位身心工作者,Dora 也不避談自己的焦慮。

每次大型活動開始前,她依然會緊張,心跳加速,甚至微微顫抖。

而她選擇與焦慮共處的方式是:「先去感受情緒,而不是趕走它。」

她會對自己的身體說:「我看到你們了,你們現在正在緊張。」

然後開始做呼吸練習,像是她最喜歡的 4-4-6-2 呼吸法,慢慢地將專注帶回當下。

 

「如果生命是一段練習,你在練習什麼?」

 

練習不去過度控制。

Dora提到以前很常抽到一張卡牌說:「你沒有辦法擁有最好的,但最適合你的會自己來找你。」

剛開始會很不爽說為什麼自己不能擁有最好的?

但後來轉念想想既然最適合的會自己來,那這樣就再好不過啦(笑)!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「覺知生活,是記得自己的起心動念」

 

在訪談最後,我問她:「對你來說,什麼是覺知生活?」

她想了想,說:「就是知道自己為什麼做一件事的起心動念。」

像是當初她決定教瑜伽,不是為了成為老師,而是想把這份「原來身體也可以這麼舒服」的感覺分享出去。

所以只要妳跟她一起練習,能感受到一點點舒暢、放鬆,那就是一種最真實的覺知了。

 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也許你會想了解 Dora 的課程,或是參加她的每日一缽分享。